2021年,致公党中央注重强化质量意识,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以本党侨海特色为抓手,汇集本党各方智力,通过中央调研成果转化、社情民意信息转化、以及向各中央专门委员会、省级组织、参政议政联系点征集等多种渠道收集提案素材共586篇,数量超过往年。按照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根据本党特点,经过多轮整合、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专家评议和充实完善,目前向全国政协报送口头发言1件,书面发言3件,提案49件。
大会发言主要来自致公党中央前一年的调研成果。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常规的工作节奏,致公党中央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云会议、云调研、委托调研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全年在向中共中央报送建议方面创下了新纪录,所提建议均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在这些成果基础上整理推荐1篇大会口头发言《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3篇书面发言分别是《关于加快推动留学人员创业园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促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49件提案占全部征集材料篇数的8.36%。内容上,既涉及侨海、科技、医卫、经济、法治、民生、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又突出了致公党中央长期关注的一些课题。从发展空间布局上看,提案还涵盖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成渝双城经济圈、以及长江黄河等区域。
在侨海特色方面
重点关注发挥侨力助力“双循环”、关心关爱留学生、涉侨立法修订等问题。
在经济领域
重点关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双循环”主题。从供给端着手筑牢产业链供应链,从消费端着手强化国内市场,释放“内循环”潜力;从推动RCEP落地促进国际经贸格局重构,加强境外投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以及提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等,助力“外循环”与“内循环”相互促进;还涉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协调推进新基建,减税降费释放政策红利,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议题。
在科技领域
重点关注集成电路、区块链的发展,科技领域对外开放与科技合作,环保科技、新能源汽车等。
在公共卫生领域
重点关注基层公共卫生治理,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行业国际化,以及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等问题。
在法治方面
重点关注未成年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在“三农”方面
重点关注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等。
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
重点关注海洋资源保护、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巩固《巴黎协定》的成效等。
如下
1,关于以“侨”为“桥”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案
2,关于海外疫情蔓延下关心关爱留学生的提案
3,关于进一步加强华侨权益保护、推进涉侨立法修法工作的提案
4,关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提案
5,关于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提案
6,关于促进国际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提案
7,关于加强自贸实验区建设与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提案
8,关于在海南自贸港设立崖州湾国家实验室 打造种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提案
9,关于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提案
10,关于促进消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提案
11,关于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提案
12,关于促进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提案
13,关于高质量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提案
14,关于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提案
15,关于引导和激励侨商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案
16,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省市联动发展的提案
17,关于进一步发挥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的提案
18,关于“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提案
19,关于以RCEP签署为契机,助力我国经济外循环畅通运行的提案
20,关于发挥国际创新合作园区优势,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的提案
21,关于协调推进我国“新基建”的提案
22,关于实现集成电路产业中长期持续发展的提案
23,关于推进自主可控区块链创新发展的提案
24,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领域对外开放步伐的提案
25,关于促进我国中医药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提案
26,关于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的提案
27,关于提升我国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提案
28,关于建立和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的提案
29,关于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提案
30,关于纾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提案
31,"关于“十四五”期间促进乡村文旅融合提质增效的提案"
32,关于提升海外知识产权服务质量,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提案33,关于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的提案
34,关于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提案
35,关于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提案
36,关于关注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的提案
37,关于加快构建种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提案
38,关于稳定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的提案
39,关于推进中国古镇文旅品质升级的提案
40,关于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
41,关于进一步完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建设的提案
42,关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提案
43,关于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提案
44,关于加强沿黄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推动黄河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提案
45,关于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提案
46,关于全面推进碳减排,巩固《巴黎协定》成效的提案
47,关于大力扶持生物质能源深度开发应用的提案
48,关于推进地下空间安全规范有序开发利用的提案
49,关于加强冷链物流智能化管控的提案
致公党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报送的提案全文
如下
一、凝聚发展新力量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驱动双“侨路”。树立大侨务理念,健全多部门联动引进侨资侨智工作机制。启动“云行动”,打造“智慧侨务”信息平台,开展线上信息资讯平台、线下侨商论坛等活动,双“侨路”共同驱动。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优化引侨环境。突出规划引导,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海外华商回归对接项目。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劳工标准、竞争中性等方面高标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内外兼修,涵养新侨资源。大力实施国家新侨培育工程,对内建立海外新侨数据库,搭建海归平台,优化海外引才制度,引进海外华裔新生代专业人才,特别是产业发展高精尖缺人才;对外丰富联络机制,建立“留学生+华裔新生代社团”联谊机制,围绕“根、魂、梦”主线开展主题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强化归属感、认同感、亲近感。
二、联通世界新通道
一是引导侨商助力我国国际供应链建设,推动全球消费品大集成。引导侨企参与产业链招商,扶持我国产业链龙头侨企,打造国际供应链链主企业。
二是聚焦侨力共享机遇。引导侨商侨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企业走向海外、开拓国际市场牵线搭桥。紧抓RCEP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达成的时机,聚焦欧洲侨商群体,发挥公共外交作用,促进经贸合作。以侨引外,创新国际合作开放模式,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等涉外开发区建设,吸纳国际高端要素,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三是深度对接,打造侨商产业集聚高地。加快推进我国龙头企业与海外华商的合作,聚焦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行业、重点国别,通过绿地投资、股权合作、工程承包等方式,有效整合利用东道国要素资源,在东道国设立研发中心、加工基地、销售中心等,以建链、补链、扩链、强链形式实现产业链条深度对接。以行业协会、专业商会为主体,加快与对口的海外专业性社团、华商商会对接,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产业集群对接;在国内建立“全球华商精英战略投资联盟”,推动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聚集区建设。
三、创新发展新节点
一是促进创新创业,汇“侨智”赋能国内大循环。将高学历的侨胞及海归创新创业列为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新节点,积极发挥侨界高端智库作用,搭建参与国际创新活动的平台,设立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持续优化涉侨创新创业服务工作。
二是引导转型,帮扶侨商融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商务、统战等部门协同助力、引导华侨华人优化产业结构,在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网络通信、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技术应用层面帮扶,共享新格局的机遇与成果。
三是以侨架桥,筑造稳外贸稳外资堡垒。灵活应用原产地规则,与侨胞聚集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解决能源、资源合作问题。依托数字贸易赋能,打造串联全球中小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进博会”品牌,发挥内需潜力联通国际市场。发挥展会国内大循环窗口作用,持续打造线上线下侨交会,借助海外侨商和华人社团力量支持展会“走出去”,助力国货出海,开拓海外新兴市场。